我们,不忘使命,为辽宁振兴添砖加瓦 热烈祝贺辽宁党建网发表的稿件被国家宗教局网站转发 开启新时代伟大航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征文 “两学一做”常态化征文通知 两学一做主题征文通知 党建研究中心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慰问 关于开展“盛京杯”我为党旗争辉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宣传及企业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今天是:2024-05-18 星期六  
>
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成立10周年
来源:辽宁党建网 信息动态 阅读量:1683 发布时间:2013-03-27 23:37
会员登录
  • 用户名:
  • 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乡土文化精神家园里的自信和耕耘
 
——写于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成立10周年
张成良
     阳春三月,是百花即将盛开的季节,而今年的3月17日,恰是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成立10周年。值此,引发了我的一些理性感悟。   
     保护、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党和国家历来的一贯战略方针。我们华夏地域辽阔,人口繁盛,先人何以开拓至此?我们中华多民族同化同域,世界少有,何以融洽相处至此?我们中国历史悠久,连绵不断,文明何以延续至此?……我们泱泱大国的这种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历史发展,必然有一种伟大的内在力量寓于其中。这种神奇的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中华灿烂文化,她给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生命力和不可战胜的伟大凝聚力。
      在科学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必然带来各种文化形态的交流、冲突和融合,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是以往所无法比拟的。西方发达国家借全球化之机,力图把自己的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普遍化。在这种潮流中,我们更有必要以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输出文化相抗衡。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党和国家从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思考,作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着力保护非物质遗产的战略决策与指导方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不仅应有物质、技术的层面,还应有文化、精神的层面,文化、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传承,包括政治理论的接受和武装,包括各种各类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是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在这一理论指导和执政理念中,我国的文化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与繁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政治报告,进一步作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决定,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承担的庄严历史责任,并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使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正是在党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大政方针指引下,适逢这一时代与国际环境和历史机遇的“天时”,2003年3月份,我们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10年来,这个研究会作为一个退休下来的老同志为主体的民间文化组织,在辽阳这块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沃土上,开展了广泛的乡土文化研究、搜集、整理和抢救性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市广大乡土文化爱好者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种时代赋予的光荣责任和使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辽阳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空前的盛世繁荣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乡土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实大舞台。辽阳有着23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不仅历史悠久,汗青可鉴,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辽阳自汉至明以前,尽管朝代多次更变,但一直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中心,是关东第一古郡。在这块热土上,勤劳勇敢的先人们,上演了众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有着数不尽的人文宝藏和资源。诸如古代的太子丹、老罕王、孝庄皇后、王尔烈、曹雪芹等等,都在辽阳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许许多多感人的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元1621年后金努尔哈赤率部在辽阳东京城建都,后移都盛京(今沈阳)。在辽阳虽然仅仅四年时间,但其间实施的很多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措施,为后来后金的进关、统一中原建立大清帝国作了重要铺垫,留下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典籍。与此同时,中华民族的情感与个性也广泛深藏在辽阳民间并由民间文化鲜明而直接地表现出来。在我们辽阳的田野里、山坳里、人群中,随处可寻,俯拾即是。辽阳的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利”和古城人在这块热土上的久久守望,为我们开展辽阳乡土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展开了大有用武的广阔天地,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资源。
     2011年,当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辽阳城市向太子河东发展、实现辽阳跨河而立这一几代辽阳人梦想的建设方略时,研究会适时召开了关于“后金与辽阳”的学术研讨会,从河东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等多方面,为河东开发建设大作文化文章与舆论支持。不久,又举办了“《走进河东》大型书法绘画展览。”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研究会努力为辽阳的悠久历史,为创造辽阳历史的人民群众及杰出人物树碑立传、追忆先贤,提高辽阳的知名度,研究会先后有两集《辽阳历史人物》和《千年沧桑话辽阳》出版问世。前一书,对从战国到建国前的2300余年间,各朝代在辽阳出生和为政当官的80余位杰出历史人物进行了记载和谱写,后一书侧重描绘了先秦以来发生在辽阳这块土地上的重大事件和历史故事。《河东的崛起——‘诗唱河东’诗书画作品集》这部大型诗书画册,收进李贵鲜、孙奇、肖作福、舒乙、胡德平等现任及老领导、名人、名家的贺词、书画等近四百幅,在讴歌改革开放大好春天的同时,注重对乡村环境和背景的描绘,对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的关照,对乡情乡恋的抒发,对平民意识的崇敬,对壮丽山川的歌颂,对父老乡亲的回望与挚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河东的历史风貌及新城建设的宏伟图景。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填补了现存的文化空白。可以认为是一部爱乡爱国爱党的乡土教材。在整个工作实践中,我们越发感到辽阳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越发感到辽阳原为关东第一城的历史画卷的绚丽与多姿多彩,越发感到研究会在这块故土和璀璨的历史文化大舞台上大有用武之地。
     著名诗人艾青在他的一首诗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研究会中的一大批同志,正是怀着对家乡的一片挚爱之情和对先人的慎终追远之心,搜集、挖掘、整理、研究老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赤诚的文化情结和对历史文化延续的播火热忱。
10年来,辽阳乡土文化研究会所以取得了可喜成果,既来自于天时、地利,也来自于人和。所说的人和,就是研究会从理事会到各位会长及分会会长和众多会员,大家团结合作,紧密配合,有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甘于奉献精神,其中不少同志是从文史和相关部门退下来的,对本市历史文化资源了如指掌,手中存有不少有关珍贵资料和记忆,积累诸多常年累月形成的研究成果和著述,在有生之年不让这些珍贵文化财富遗失。社会上也有众多的热衷乡土文化的爱好者,有一种执著守护这块文化圣土与精神家园的可贵参与和投入,从而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夕阳”唱晚,这其间有许多感人至深的人和事。作为本研究会的会长,我与爱好辽阳乡土文化的同志朝夕相处、相互支持,共同走过10年乡土文化研究的难忘岁月,这是值得十分珍惜的。研究会的多数同志来自各个部门,大都是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完全可以在家享受晚年和天伦之乐,但大家聚到一起,为乡土文化研究作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是一种文化情结和爱好所致,更是无与伦比的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缘与强大生命力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研究会的同志不取任何报酬,有时开会乘车、打电话、下基层、搞活动等都自己掏腰包,许多人年老体弱,仍坚持工作,奋力拚搏,现已出版的十余部以乡土文化丛书统领的著述与诸多成果,就是这种拚搏精神的开花结果。当然,也正是这种奉献精神,才成就了研究会的今天。
     研究会中离退下来的老同志,不可能像在工作岗位上那样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比较系统的学习。但大家仍坚持学习和理论武装,平日都注重学习,有的还能用电脑上网,经常读书看报,再加上退休前工作岗位上的积累,这些同志都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掌握不同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建树,保证了研究会工作,能够把准方向,掌握武器,有的放矢,提高水平。大家在工作中注重从实际出发,不给有关部门和市里添乱,不帮倒忙,不越位,处理好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注重和现实紧密结合,坚持“古为今用”、“百花齐放”的方针,积极配合市里中心工作,面向群众,把十分难得的精神财富与文化积累奉献给社会。对此,《辽宁老年报》和《辽阳日报》等曾分别以《潇潇白发唱辽阳》和《这一方故土,这一群老人》为题,作过专题报道。
     10年来,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坚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勇于前行,本着力所能及,有所作为,找准方向,与时俱进,立足本土,脚踏实地,结合形势,紧密配合,注重普及,着眼提高的原则,在辽阳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可以说是喜获丰收和充满喜悦的十年,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十年。
     十年来,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文化建设和服务群众的研究活动。一是学术研讨,如:关于乡土文化的定位与乡土文化在辽阳;关于辽阳历史纪年和称谓;关于民间剪纸艺术及文化产业发展;关东才子王尔烈及其民间传说;河东努尔哈赤及其传说;辽阳地区歌谣的渊源及其发展;河东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辽阳向河东发展;首山文化与首山风景区建设;辽海文化与辽阳;雷锋精神与辽阳等十余个专题学术性研讨与讲座。二是配合中心工作,开展爱乡爱国爱党的形象性教育活动,如举办“辽阳乡土文化作品展”、“爱家乡、颂辽阳书画作品展”、“民间剪纸艺术展”、“建国六十周年暨辽阳解放六十周年书法绘画展”、“诗唱河东名人名家诗书画作品展”以及有关笔会等十余次;三是编写出版填补辽阳空白的《辽阳乡土文化丛书》十余部,如:《辽阳新儿歌童谣》、《观音古寺》、《辽阳风韵》、《辽阳古诗词集萃》、《辽阳咏古》、《辽阳歌谣选》、《辽阳近现代墨迹》、《辽阳乡土文化论集》、《辽阳史事举要》、《王尔烈研究资料汇集》、《辽阳风物集萃》、《河东的崛起诗书画作品集》等;四是办会刊《乡土》,现已出版35期,发表学术性及各类专题文章1000余篇,与20多个省内外报刊和部门交流。另外,围绕全市社会发展和建设建言献策,提出关于“开辟广佑寺附近食品一条街”、“兴建抗日英雄白乙化故居纪念馆”、“开辟辽阳新八景”、“关于首山文化及首山风景区”、“王尔烈民间传说及其保护”、“辽商与名店”、“关于特大型城市与文化建设”等20余条建议,受到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到目前,研究会已发展老、中、青,专兼职,城乡结合的会员300多名,研究会下设文学、艺术、群众文化、历史、民族宗教、商业、科教和辽阳县、下达河镇等多个分会,辟有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新华书店、墨缘阁书画院等若干乡土文化活动基地,形成一支强有力的乡土文化研究和建设队伍。
      10年来,由于研究会做出成绩,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也确立了研究会的地位,得到了很多方面的肯定和支持。国家新华社曾以“辽阳有一个以老年唱主角的乡土文化研究会”为题,向全国播发通稿,全国有二十几家新闻媒体作了转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老年报》、《辽宁老年报》、《友报》、省对外宣传刊物《今日辽宁》、中国文化部主管的《中国文化报》、《共产党员》杂志、《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先后在显著版面和位置,作了专题报道,本市各新闻媒体,更在不同时期经常性地报道,《辽阳日报》和辽阳广播电视台均以乡土文化研究会活动为题材作系列性报道。省主管社科工作的省社科联负责人,曾专程来辽阳调研,对研究会工作在会刊上发表专题文章,并加编者按介绍研究会的工作,要求省各社科组织参照和借鉴,省社科联和市政府分别授予辽宁省和市先进社科联组织称号,《辽阳乡土文化丛书》被全国社会科学普及与理论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读物。
      这个研究会已走过令人难忘的10年,今后的路还很长,形势不断在发展,还有很多课题摆在前面。在党的十八大和“两会”精神鼓舞下,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坚持协调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会员作用,不断提高研究会工作水平,服务辽阳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文化,为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做出新贡献。
 
     (作者张成良,曾任中共辽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共辽阳市委副书记,辽阳市政协主席等职,现任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会长,辽宁省远教党建研究中心辽阳工作站顾问。)
 
 
       编辑:树林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求是网 | 学习强国 | 中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 | 辽宁纪检监察网 | 北国网 | 北京组工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数字平台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工作人员
辽ICP备2021003851号-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803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辽宁党刊大厦)电话:024-23128410 Email:lndangjia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4 辽宁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